我校科研基金申报经验分享会顺利举行


202512日上午,我校2025年度科研基金申报经验分享会在T2-102演讲厅举行。

在分享会上,校长陈致教授回顾了我校近年来在科研项目申报、科研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诸多方面的丰硕成果。陈校长指出科学研究是现代大学持续进步的基石,我校致力于建设研究型博雅大学Research-led Liberal Arts University,秉持“博雅教育与科研创新相融合”的办学理念,不仅注重教学,更强调科研对教学的支撑和引领,做到教研相长、以研促教。陈校长同时介绍了未来科研工作的规划和重点。

陈致校长致辞

副校长潘建新教授介绍了我校在2024年度科研工作上取得较大进展。首先,我校与广东省科技厅、香港浸会大学三方签署《关于共同支持开展深度科技合作的工作计划》,三方在2024-2026三年期间,共同投入九千万元成立科研种子基金,开展粤港高校深度合作,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响应国家的重大科技需求。其次,我校以数学为基础学科,联合统计学、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申请的广东省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获批,该实验区的获批凸显了我校以数学为代表的基础学科已迈入广东省高校第一梯队,标志着学校基础学科教学质量和研究实力得到广泛认可。再有,我校获批2025年度“冲补强”高水平大学建设经费1600万元也是历年最高,2021-2025五年我校共计获批“冲补强”经费5430万元,通过“冲补强”经费支持,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多方面显著提升、全面发展。

潘教授指出我校科研工作取得不错成绩的同时,仍存在不足,尤其是申报基金中标率偏低,与其他同类学校仍有差距。潘教授强调科学研究是支撑起研究型博雅大学的重要支柱,我校办学水平和声誉的迅速提升,同时也对我们教师的科研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科学研究,首先必须有充裕的研究经费作为支持,政府纵向科研项目是广大教师获取科研经费的重要来源,是高校科研水平的佐证。所以,希望各位老师积极申报各类政府纵向课题,通过努力收获成果。

本次分享会的目的是协助老师们进一步理清思路、持续精准地提升项目申报水平,同时鼓励各位老师积极申报各类政府纵向科研项目。

潘建新副校长致辞

此后,四位获得基金的老师依次分享了自己的科研项目申报经验。理工科技学院马绰欣博士结合自身申报经验,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国际交流项目三类项目的评审程序、课题组成员搭配、申请书侧重点等经验,提出了诸多有益的建议。马绰欣博士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等多个项目的支持,并在Annals of Applied StatisticsScandinavian Journal of StatisticsEuropean Heart Journal Open等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马绰欣博士分享申报经验

工商管理学院罗蓓博士通过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意见的详细解读,分析了选题、个人背景、申请书内容三个方面需要注意的重点和需掌握的技巧,并以自身经验为例,细致入微地介绍了研究题目选取的思路与过程。罗蓓博士目前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校内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登刊于Information & Management, Scientific Reports, and WIREs 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等高影响力国际杂志。

罗蓓博士分享申报经验

人文社科学院宁璇博士结合自身跨专业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宝贵经验,重点分享了申请书中图表制作的技巧和经验,包括图片排版、配色、结构、数量四个方面,并提供了详细的案例。宁璇博士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项目等多个项目。

宁璇博士分享申报经验

文化与创意学院原源博士介绍了珠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申请技巧,分析了珠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的选题技巧以及立项规律、特点,并总结出三条项目申报的核心点,即选题是否是政府关心、是否有研究方法的突破、理论框架是否合理。原源博士主持过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并已结题,目前正主持广东省“冲补强”新媒体传播学教学与研究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珠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诸多研究成果已发表在顶级的传播学与媒体论坛及期刊上。

原源博士分享申报经验

校长陈致教授、副校长潘建新教授、教务长李建会教授、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吴盖宇教授、人文社科学院院长韩子奇教授、理工科技学院署理院长轩辕哲教授、通识教育学院署理院长郭海鹏教授以及各学院约120多位老师参加了本次分享会,会议由教务长李建会教授主持。

李建会教授主持会议

各学院老师积极参与

 

Last Updated: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