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和统计,看似两个并不相关的行业,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统计在医药学领域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当医学和统计相遇,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11月6日,来访UIC的美国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统计系主任谭明(Prof. Ming Tan)在学习资源中心二层为大家带来了题为“Statistical Methods for Clinical Trials: Multistage Adaptive Designs and Interim Analyses”的专题讲座,解答了这一问题。
谭明教授带来生物统计学讲座
谭教授以生物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开始了他的讲座。他说:“生物统计学,简而言之,主要是由生物医药学外加数学、统计的知识组成。”通过建模等方式,用数据分析案例,比方说某种药物能否投放市场,是需要经过数学和统计分析的。
谭教授向师生介绍生物统计学基础知识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接下来所讲的内容,谭教授又普及了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假设检验。通过原假设和现假设之间的数据关系来分析一些案例,比如说直肠癌的发病情况等。
而这次讲座的重点在于谭教授带来的一些实例分析。他首先分析的是女性更年期的药物使用问题。“以前,大多数更年期妇女使用的药物中含有大量荷尔蒙,对身体并不好,所以有的医疗机构就在开发新的药物。但是药物开发完之后,是不能马上上市的,还要通过一些检验。而在检验的环节,就需要统计的参与了。”
一般情况下,机构会记录实验者使用药物后的身体数据,通过缜密严肃的统计与分析来确定药物是否有效,是否对人体健康有害。通过了这样的检验,药物监管机构才会批准这批药投放市场。
谭教授讲授的另一个例子是关于一款治疗心脏病的药物,也是利用相同的原理收集整理数据。他提到他所在大学PhD的学生也在做相关的课题,这个课题目前还在进行中,所以还不能给出答案。
“美国的生物统计很发达,主要是因为所有的生物制品在上市之前是一定要经过药理统计的,而这个学科也在发展中,其所使用的证明方法更是在不断改进。”
谭教授补充道:“在美国,生物统计学有其特殊之处,比方说很多统计机构会参与到同一个课题中去,而且也会有比较宽松的研究环境。”
理工科技学部师学生到场聆听讲座
文:翟健博
图:韦潇
编辑:余媛滢
(来源:新闻公关处)